接触葡萄酒越深,就越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话题:葡萄酒不好喝……
通俗的理解,许多人认为是:寡淡,无味,喝多了头疼,名不副实,性价比低,没啥意思,记不住…… 可以是一千种一万种理由。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葡萄酒并不懂,葡萄酒品种和品牌繁多,不像国内的茅五剑一样分明,所以不明就里。花了高价,买的都是低品质的酒,这就是目前现时的行业现状。
然而,葡萄酒本质上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们都热爱葡萄酒,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但也绝不会是酒商们吹嘘的可以包治百病那般神奇。葡萄酒在国外,就是非常普通的一种酒精饮料,也只是算是一种相对比较健康的酒精饮料而已。更多的时候,它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剂,是在社交中的拉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粘合剂。
大家目前购买和接触到葡萄酒,绝大部分无外乎通过这4个渠道:商超卖场、实体酒行、网络电商、身边熟人。根据三石哥这一年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渠道,往往并没有真正普及大家对葡萄酒的认识理解,反而把大家对葡萄酒的误区扩得更大了!
以下以三石哥所在的城市举例:
一、商超卖场:我们这个城市的商超卖场,每次我进行购物的时候,都会去葡萄酒卖区逛逛,发现还是一如既往的充斥低端高价餐酒,甚至还有假冒名庄的山寨酒。
现状:拿货价10几元的低端餐酒,几乎都是卖的50-120。稍好点的,拿货价30-60元这个区间的,几乎都是卖的160-380这个价位。更好点的,拿货价70-150元左右的,几乎都是350-1000多了。某款山寨名庄,标价从168-888不等,估计成本也就10-50元吧。
作为大型商超,并没有做到价廉物美求量,反而还有山寨酒充斥,这点真不应该。并且很多酒都是长时间立放,木塞收缩,进了空气,氧化了,保存不善。我就在超市买到过这类变质产品,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经验,并不知道这种是变质,只是觉得不好喝而已。
二、实体酒行:从爱上了葡萄酒,就经常喜欢去逛这些实体酒行,结果发现和商超卖场一样的情况。原本以为实体酒行的从业人员会更专业,结果发现也是一些老大姐级的人物在进行销售。
现状:商品品种并不丰富,往往只有1-2个酒庄的系列主打产品,并且溢价率不低于商超。更多的辅助一些超高利润不知名产品。我见过一款进货价10多元扫码价1680元的低端餐酒卖给客人1280元一支……,我也不知道那个冤大头是把这酒送给某位大人物或者和家人一起饮了。我能肯定的是,又多了一个人说:贵的葡萄酒,我喝过,也不好喝...
作为实体酒行,负责人及销售人员均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不能给客户推荐适合的,应景的葡萄酒,只是一昧的推荐自己代理的品牌,也不管所代理的品牌到底环比真实品质如何,追求单瓶利润,卖一瓶赚一箱的钱,这样导致很多人花了高价,但是并没有觉得葡萄酒好喝。
三、网络电商:这是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战场,全网选酒。这里买酒,可以买到性价比很不错,选择余地也很大,品种也是极多的酒款。但是根本不推荐一般人进行购买。原因有如下几点:
1:目前电商平台除了活动时间段之外,平时售价和实体相差无几。
2: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选酒往往会吃亏上当。同一酒庄不同年份,价格可以差距很大。山寨酒盛行,低劣品质酒到处都是。除了各大酒庄的官方旗舰店之外,高仿酒极多,并且很多保存不善:顶塞,漏液污标这种情况经常可见。等你买了之后,发现味道品质有差异,总有千万种理由和借口等你。
3:售后几乎没有。前段时间我在某X网上旗舰店购买的一款澳洲名庄奔富,运输途中破损,商家及快递互相踢皮球推诿,一个月都没有下文。最后碍于时间成本,拖成不了了之。深感买前你是大爷,卖后他是大爷。
所以,电商平台买酒,虽然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没有真本事,眼睛擦不亮,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耗售后,那就只能赌运气了。
四、身边熟人(微商):看见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有几家卖酒的,不乏卖葡萄酒的,几乎都是以新世界的产品为主。不知道他们的渠道来源是什么,但是可以明确的告知,几乎都是国外低级餐酒。大多数人不懂外文,也不懂葡萄酒的专业术语和知识,实际上这些卖酒人他们自己也不懂。很多人基于对朋友熟人的信任,购买了连卖酒人自己都不清楚来源和在当地真实品质的酒款,消费了人情,也更加深了对葡萄酒的不好印象。今年春节前聚餐,我亲眼看见过一个很久没有谋面的同学给我展示他亲戚卖给他的葡萄酒。微信转账一箱5980元的法国VCE等级餐酒。品鉴后,我预估其总价值整箱不会超过200元,其中140元要算给重型酒瓶和华丽包装。
所以,熟人之间买酒,全凭良心和信任。
以上几点,就是造成了很多人认为葡萄酒不好喝,性价比低,属于奢侈品的原因。总结就是因为种种原因花高价卖了低端餐酒/山寨高仿酒/保存不善变质的酒,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这实际上还是当年老一批经销商和很多追求暴利的JS带来的负面局面。而这种局面一经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观,注定也是葡萄酒在我国发展所需要面临的很大问题。